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研究生导师。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2003—2004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留学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德国现代美术史》、《冷战时期的东西德美术》负责人。出版有《德国现代美术史》、《波普艺术》、《历史真实与艺术本质》等九部著作,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一百多年来,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始终是国际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二战后,更是成为艺术演变的风向标。本文结合在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的所见所思,从“聚焦人类的普遍关切”“直面当下的问题”“综合性的创作和多样化的展陈方式”“科技与艺术的相融共生”“绘画不死——走向重混现实主义”以及“对艺术本体的新探索”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尽管新冠疫情改变并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的生活,但这个世界需要的永远不会是各自封闭,而是彼此协作。因此艺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也是继续朝着开放、包容和融合的方向前行。同时也指出,纯艺术的象牙塔早已坍塌,尽管探寻艺术本体的形式主义艺术仍然存在,并且有其价值,但扮演的却是次要角色。装置、影像和行为等原本属于观念主义范畴的艺术手段完全充当了国际当代艺坛的主角,但此时的观念主义艺术早已不再是艺术本体的反叛者,而是被赋予了传统艺术的功能,变成了揭示现实的新形式。反艺术变成了新的艺术,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体现。
本文发表于《美术观察》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