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7
论坛现场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发起组织,全国各地相关曲艺团体和机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与的“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文化厅及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的大力协助下,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分别给论坛发来贺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董耀鹏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陈鹏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论坛活动及其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程永玲,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理事会主席吴文科,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金丽生,本次论坛秘书长、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姜慧,以及来自全国各曲艺表演团体、曲艺研究机构、曲艺教育机构、曲艺保护机构和曲艺家协会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吴文科和姜慧等主持了论坛。
王院长在贺信中首先向全体与会代表及全国的曲艺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深切敬意。他指出,曲艺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大批艺术家创作表演众多的精品节目,更需要大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保障与支撑。他衷心希望大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积极交流,为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聚共识。他同时指出,长期以来,各地各类曲艺专业团体和机构,在继承曲艺传统、发展曲艺艺术、繁荣曲艺舞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曲艺欣赏需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作为我国曲艺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成立26年来,为曲艺学的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该所发起组织的“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在“强化行业内部协作意识,交流事业经营有益经验,促进学术艺术良性互动,推动曲艺创演健康发展”的追求中,让学术服务社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了学术与艺术的良性互动,非常值得肯定。他希望这种交流能够继续不断地坚持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真正推动我国曲艺艺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文化部艺术司的贺信指出,曲艺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曲艺的发展与繁荣。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将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曲艺人才:培养与使用”,通过关注人才谋划曲艺发展大计,意义尤其重大!希望论坛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曲艺实际,展开积极讨论,为曲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凝聚智慧,为曲艺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两天的研讨和交流,与会代表在为曲艺人才的极度匮乏深感忧虑的同时,提出了改善曲艺人才培养机制并关心爱护现有人才的诸多建议。为强化对本次论坛的题旨认识,扩大交流的效果,在论坛闭幕之际,全体与会代表向全国同行及社会各界发出了一份倡议性宣言。
《宣言》表示,中国曲艺是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品类繁多又特色独具的艺术门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价值,担负重要使命。广大曲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神圣职责,切实履行光荣使命,持续不断地创作和表演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节目,不断满足各地群众的曲艺欣赏需求;
《宣言》认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了不断推出数量大且质量高的曲艺节目,应把培养各类曲艺专业人才尤其是优秀曲艺创作与表演人才,放在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头等位置。在曲艺的专业教育尚未全面完成现代转型的情势下,继续办好全国仅有的两所曲艺学校,并在没有现代教育机制的曲种领域,坚持拜师收徒的传统人才培养做法,通过聚集并吸纳优秀青年曲艺爱好者,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努力孵化专业人才,为整个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积蓄必要的力量;
《宣言》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曲艺的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还没有完全搭上现代社会高速行进的时代列车。学科无目录和高校少专业的制度缺失,带来的是爱好无出路与行当不齐全的现实困境,严重掣肘甚至阻挠着传统曲艺在现代社会的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有关方面在开展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和兼顾包括曲艺在内的传统艺术文化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学科目录,大力发展结构合理的现代曲艺教育,为曲艺的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
《宣言》强调,一个时期以来,曲艺创演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与格调的粗鄙化、浅陋化和低俗化倾向,曲艺革新中普遍存在着“歌舞化”、“戏剧(小品)化”和“杂耍化”的严重偏误;有些粗制滥造的表演,败坏了曲艺的声誉,破坏了曲艺的传统。对于这些不良倾向,要自觉予以抵制。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大力培育全面了解曲艺知识、真正掌握曲艺特点、自觉开展曲艺创演的各类专门人才,并通过他们的创演实践,坚守曲艺本体,弘扬曲艺传统,维护曲艺特性,推动曲艺繁荣;
《宣言》呼吁,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托举人才,既是全社会关心扶持曲艺事业的必需,更是曲艺界发展壮大自身的必需。为此,各个曲艺团体和机构,一定要打开视野、放远眼光,直面责任、勇于担当,尤其要把培养青年曲艺人才作为战略任务,为曲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为曲艺人才的成功搭建平台。要倍加珍惜现有人才,团结利用相关人才,努力在业界营造尊老爱幼、崇彦敬贤的良好风气。老一辈专家艺术家要把传承艺术和培育良才作为主要工作,青年才俊要把全面继承传统和深刻掌握绝活作为核心追求。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曲艺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全面繁荣。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联合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举办了两场旨在促进曲艺专业人才技艺交流、激励现有曲艺人才奋发作为的“全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学术交流展演”。经专家提名推荐和学术评议遴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和山东等地的北京评书、梅花大鼓、襄垣鼓书、二人转、苏州弹词、扬州评话、徐州琴书、湖北大鼓、夜话子(丧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绍兴平湖调、义乌道情(金华道情)、杭州评话、福州伬艺、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等18个曲种的20个节目参加了展演。并对应邀参加展演的节目进行了评奖。刘兰芳表演的北京评书、程永玲与任平表演的四川清音、籍薇表演的梅花大鼓、金丽生与郁群表演的苏州弹词和朱丽华、许冠英、李炳杰等表演的山东琴书等5个节目获得金奖,另外15个节目获得银奖。
(供稿: 曲艺研究所 编辑: 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