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作者:《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
2022年8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编撰的《2021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第五次结集出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肩负着为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助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重要使命。其中,集结优质学术力量,开展“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的研究和撰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端文化智库建设的重要实践之一,《报告》为本年度的重要成果。它以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形式,剖析年度艺术现象和热点问题,研判艺术发展趋势与走向,凸显艺术追求的主流价值取向,从历史和理论角度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作宏观把脉,为党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言献策。
《报告》是总结、分析和研判2021年度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总体发展状况的综合性研究报告,全书50多万字,由19位主笔、30多位撰稿人合力撰写完成。《报告》从“发展”与“研究”两大视角,纵览2021年度文化艺术领域的现象与热点、政策与导向、创作与作品、活动与交流、研究与学术、问题与困难、趋势与对策、回顾与展望等多方面内容,由导言和19个子报告组成。导言是19个子报告所涉不同领域研究的提要性归纳总结。19个子报告包含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曲艺、电影、电视、美术、摄影与数字艺术、建筑、工艺美术等13个学科方向的研究,以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战略、红学、中国艺术人类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记文学研究等6项文化艺术领域带有综合学科、跨学科或学科分支性质的专题研究。
回望持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 2021 年,中国艺术总体的发展虽然曲折艰难,但在国家顶层规划引领下,文化主管部门在诸多方面推进文化艺术的系统、全面发展,从内容生产机制到行业规范,从学科建设到创作规划,从艺术教育到职业人才培养都出台或修订完善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在政策利好形势下,艺术创作与研究都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坐标,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和广阔的创作空间。艺术工作者将国家意志内化为文化自觉,在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坚守中,以自信的面貌与国际对话,在创作内容、形式媒介和表现手法上更注重表现新时代特征,彰显出艺术工作者饱满的创作热情。
2021 年度,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主旋律创演与研讨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主题而形成创演热潮,为国家述史,呈现出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度探索和多元化书写;现当代现实题材的作品,聚焦国家变革与经济发展新趋势,宣传主流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会议与各类节展围绕重大历史主题、现实主义、写实精神等主题展开,与时代语境互文,为人民抒怀,努力契合时代精神诉求;理论研究和探讨,涉及基础理论研究、行风建设、学科完善和人才培养、艺术评论等多个议题,从多个角度赋能创作、智库建设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较之上一年度呈现出行业结构性升级,市场逐渐呈现回暖的发展态势,随着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经济效益与提升生活品质的平衡成为文化产业新追求,文化消费热点向低碳环保的绿色与康养方向扩展。
2021 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促进形成了融媒体传播新场域、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创研力量新生代。艺术创作实践和研究积极回应了数字科技对时代和人类生活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艺术工作者对新领域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与新观念的引入。以“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为主体的展览和研究成为新的热点与现象。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的展演和研讨已呈常态化、规模化,科技成果深度参与艺术创作和生产,各艺术门类在创作、研究、传播、销售和自身技艺的钻研、传承等方面的努力,都展现了艺术领域在面对全球疫情阴霾时,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与不懈追求。
自2013年开始,“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以课题方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制度化开展。该课题由《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及编辑工作,子课题承担机构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所属学术单位。《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前身为《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2005年改名为现名称,现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编撰的年鉴包括《中国艺术年鉴》系列、《中国艺术学年鉴》系列以及《中国艺术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丛书。